酒摄会拍客部落

标题: 中国文化是否有人文主义的传统? [打印本页]

作者: 罗胖    时间: 2018-7-19 01:21
标题: 中国文化是否有人文主义的传统?
本帖最后由 罗胖 于 2018-7-20 11:51 编辑



     就本人而言,在平台工作上时常向墨老师请教关于运营、关于摄影、关于艺术等种种问题,墨老师首先强调的是文化,任何艺术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墨老师常说:“艺术是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一时代的精神浓缩。抛开时代背影谈艺术,往往就是很多人认为艺术难以理解的地方。同时,艺术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是平行的,你要了解艺术的发展源流是不得不对文化发展的形态进行认识,这当中包含着对历史的认识,同时也是自己关于人生观、价值观体系的自我建设并完善的过程”
接着墨老师强调:“我们很多影友在没有系统性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艺术思维,往往在关键处谈不起一二,拿起他们的作品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拍,想表达什么?”显然,没有几个可以道出个中原由。为了拍而拍,为了所谓自己臆想中的人文而扫街,把眼中的一切当成了自己的道具,利用而不是尊重,这就是犯了巨大的认知上的错误。
  可惜,我们一错再错,圈内的风气根本就是容不了不一样的声音。同样,人文主义在中国被误解、曲解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话题。何为人文主义?今日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都是在寻求「人」在思想与精神上异于禽兽的理由,所诉求的终极领域是人类的理智,而非任何外在的权威,其目标是在「有限存在中的最大之善」,是指任何以人类福利为本位的观点或态度。
    人本主义强调做为人,应发展「人之所以为人」在思想与精神上的特质,就是在智慧、气质和习性上能有所提升,讲求在人格上能做到有尊贵的心灵。人文主义强调做为人应该过着有文化内涵的生活,因为文化乃是古往今来伟大心灵智慧的累积。人道主义强调做为人应该讲求互相尊重、互相扶持,谋求人类全体的和谐与幸福。因此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人文精神是现世的、自由的、宽容的、负责的,其学习方法则为自由研究、启蒙与学习。
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是一体的两面,人文精神的落实与实践就是人文素养。落实人文素养的教与学指的是人文及人文学科,像是文学、艺术学、史学、哲学等认知与知识领域,必需经由教与学的长期累积的学习、内化的过程,才能进入生命本体,影响并转化个人的观念、想法、态度、习性、行为与气质,人文精神及人文素养最终极的目的,是落实对人的尊严的一种信念
     罗胖认为,很多摄影人也是听说过甚至是读过王阳明的心学,知行合一。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人文主义,因为王阳明强调“良知良行”,正是符合个人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人文主义在国内没有引起大众的思考甚至学界也不认为中国存在人文主义,究其原因人文主义是一个泊来词语,这一个概念源自于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文化思潮的走向与趋势,而这样的文化思潮并非来自我们中华文化的本身的启示,又与中华传统文化没有直接相似之处。另一方面,五四运动的刚猛,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传统,五四运动中将民族劣根性归咎于传统文化,宣扬传统士大夫为代表的文化系统就是反人性,不人道的,将传统文化打倒,声讨成为一时风尚,这也造成后人对于传统文化研究及接触上产生了束缚和压抑感。曾几何时,传统的文化都被认为是裹脚布,人人避免远之。现在重新拾起国学的一批机构,在我看来,他们是市侩而真诚的完成文化复兴及思考的一类行当。
     我来写这文章本来就是有班门弄斧之意,但我又不得不动笔敲下这稿“砖头”我为的是“引玉”。我认为传统文化具备人文主义的主要依据有王国维先生率先提出,殷周之际中国文化发生过一场巨大变革,后来学者们普遍认为那是一场宗教改革运动。我则以为,它首先是一场宗教批判运动,人文主义运动,然后才是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以文王、周公为代表的周初文化精英由殷之代夏、周之代殷的历史,对传统宗教进行了一次深刻、彻底的反思,终于发现并非“天命不僭”,而是“天命靡常”,“惟命不于常”,甚至“天不可信”。至于夏、殷两代的废替,皆因“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原来,社会发展变化的最终根据,并不是神秘莫测的天命,而是人的德行。摒弃天命,注重人事,显然是对传统宗教的根本否定和彻底批判,标志着中国人文主义的形成。
在周初以后的思想界,宗教和人文主义合为一体,共同组成了主流意识形态;或者说宗教和人文主义一体两面,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关于这个特点,相传文王所作的《周易》一书表现得最为明显。从马王堆帛书《要》篇得知,孔子早已发现《周易》的内容包含三个层面,即赞、数和德。其中,赞和数属于宗教,德属于人文主义。
如果说西方的人文主义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来源于中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那么前文我们原始时期的宗教性明显的文化特征过渡到黄老学说,儒家学说是否也可以称为中国的宗教改革?同样,我们来看看被诟病无数的儒学是属于宗教的传统,还是属于人文主义的传统呢?儒学的产生当然标志着先秦人文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这从孔子对《周易》内容三个层面的取舍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他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德义耳也。……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如果进一步观察整个儒学发展史的话,就不难发现,儒学无疑是两千余年以来中国人文主义巨潮的主流,当中包含我前文提及最后的圣人王阳明的儒学大家,这不是人文主义在延续吗?儒学是人文主义它不但是一种关于哲学、伦理、社会、政治等方面的理论,也是一种人生学说,一套信仰体系,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代替宗教的作用。
      自西汉以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中起巨大作用的是两大流派,一个是孔子创立的儒学,一个是老子创立的道家。两大流派都非常重视现实社会的生活,它们都是关注现世的人,而不是宗教所强调的“彼岸与来世”,对神学存而不论,就像孔子被问是否相信有鬼存在的故事一样,神秘主义两大流派均表现相同的一致性,就是“不谈不论”。尽管在人生的态度上有出世与入世的不同,但都在绘制自己的理想社会,理想的人生蓝图,都在关心人在此时此地如何生活得更好。儒道两家的思想核心就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哲学,以人为本出发去思考人存在的意义。
另一个重要方面,儒道两家在自然的发展规律及秩序上的启示、领悟是两家最大的不同,但是强调“人与自然合而为一,崇尚自然的和谐与平衡却又是高度的一致”。道家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天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于守道。儒家:“格物以达所致”格是研究,致是领悟。不同流派后来的发展,结合当时政治生态,最终有的结论形成违背人性,这的确是存在的糟糠。但是万事万物的发展总不会是毫无差错,在两家竞争中占了上风的儒家,更强调“修身,持家,治国,安天下”首先要人去认识自我,觉醒领悟人生的意义,从完善自身为出发点,创造了丰富的人生哲学 。
以上均为我要表述回答中国是否存在人文主义的命题。我的答案是有。那么人文摄影又是怎样的概念?这将是下一文章要讨论的问题,请期待。


作者: HASSY    时间: 2018-7-19 02:48
啥?还卖关子
作者: 艾米    时间: 2018-7-20 01:24
HASSY 发表于 2018-7-19 02:48
啥?还卖关子

这篇文章貌似檄文,其实不然,我觉得罗胖先生,在听墨老的课走神了,墨老师曰过:人文主义这个词是生造的,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人文,然后再说主义,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在哲学上是一种定性。人文是否可以被定性,这个值得商榷。人文具体需要解释的话是一种文化结构,是人在生产活动中的意识形态对于行为的约束性展示。那么人文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既然是意识形态就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文就有不同的表征。五四反的是士大夫的意识形态。而不能泛泛而指所有的中华文明的意识形态,我们知道风、雅、颂其实是民谣,来自于民间,是属于不同阶级的人文形态,五四貌似没人反风雅颂,主要反的都是以朱子理学为纲束缚人心的陈腐之论。鉴于此,则不可李代桃僵。我以为罗胖同学的论述逻辑有缺陷,不是墨老的好学生,墨老师躺枪了:dizzy:
作者: 羊城攻摄    时间: 2018-7-20 01:40
哈哈,我想起了墨大师一次演讲中一个高级黑:在座的都喜欢扫街,曰之为“人文摄影”。那有谁知道什么是“人文”吗?我来告诉你人文就是“山清水秀好风光,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当时所有在座的人文摄影大师们脸都黑了,也不知道他们听懂了墨大师的幽默没,笑死个人捏:lol
作者: HASSY    时间: 2018-7-20 11:52
艾米 发表于 2018-7-20 01:24
这篇文章貌似檄文,其实不然,我觉得罗胖先生,在听墨老的课走神了,墨老师曰过:人文主义这个词是生造的 ...

有那么严重吗?人文主义不存在?那么其它主义就存在?:Q
作者: 罗胖    时间: 2018-7-20 12:54
艾米 发表于 2018-7-20 01:24
这篇文章貌似檄文,其实不然,我觉得罗胖先生,在听墨老的课走神了,墨老师曰过:人文主义这个词是生造的 ...

胖子来了。对,没有人文主义只有扫街主义。:D。等我再整理思绪反击你
作者: 艾米    时间: 2018-7-21 20:37
HASSY 发表于 2018-7-20 11:52
有那么严重吗?人文主义不存在?那么其它主义就存在?

你这也是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你不能说1+1不等于3,就解释为所有的自然数相加都不可能等于3,这样的脑子应该回炉再造,目前鉴定为残次品:lol




欢迎光临 酒摄会拍客部落 (https://1826.group/)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