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都是拍照片吗?不都是按一下快门吗?(我故意说的,我知道里面门道还多着呢,别喷我)
差距是巨大的,有的人文摄影师拍摄的场景,已经一去不返了。时代和岁月改变了人。
学习摄影史,学习名家大作,是摄影提高艺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1998年,史蒂夫·麦凯瑞拍摄的吴哥窟的吴哥寺。那个时候,修缮还没有开始,吴哥寺没有脚手架。水池边,人很少,都是当地游客:
2019年,二十年后,我这个普通人拍的,意境差距太大了。这还是我8次去吴哥窟拍回来的几千张小吴哥照片中挑出来的:
我的狗尾续貂,但是拍摄前确实没有看到过上图
6:17构图:
1995年,史蒂夫·麦凯瑞拍摄的加勒渔夫
2018年,同一块礁石的西侧,我拍摄的加勒渔夫演员。观察力敏锐的朋友可以看出其中很多差异:
史蒂夫·麦凯瑞拍摄,我是2018年看到了这一张照片:
其实我在2014年,带领第三个尼泊尔摄影训练营在尼泊尔拍摄时候,就留意到这个视角。可能那一刻我被附体了吧。
游客的视角往往是这样的
稍微往右走,就可以找到这个角度了:
写个好玩的。
2018年G7峰会期间,由于特朗普高调威胁要贸易盟国征收高额钢铝关税,犯下众怒,往年一片祥和G7国家首脑峰会画风突变。除了各国领导人的交锋,各国各家派出的摄影师也在光影的世界中进行了一场构图大站。
首先是被评为全场最佳的,属于德国摄影师出品。画面中,默克尔如同一头母狮子般,身体压迫,似乎是在立抗特朗普,特朗普被安排在座椅上,双手交叉双臂,但神态却是高傲的不可一世,而跟特朗普亦步亦趋的安培,也是一样的动作,一眼就看出两人穿一条裤子跟欧洲抗衡。
接下来法国的,画面的焦点被放到了马克龙身上,几个重要领导人的脸都被光影遮住,似乎全场都是小马哥在指点江山。
然后美国人用的是这张照片,全场就特朗普一人坐着,交叉双臂,神态趾高气昂,似乎所有人都听从特朗普,俯首在他的身边,特朗普如同一位帝王。
我平时也会拍一些公司领导的照片,但总是不满意,看到这组G7峰会的群像,才明白原来构图竟然是这么妙的一件事。这大概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专业的人总能在光影和构图中,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重心,用一张照片“骗”过观众,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类似的还有乌克兰议会打架照片。在摄影师的构图下,呈现出世界名画一般的感觉,无比生动。
普通人和职业摄影师,特别是顶级摄影师,在我总结的5大类9个技能中,每个方面都有一些差距,累积起来就是天差地别。
为了符合题目同一场景的要求,下面的例子主要使用尼泊尔EBC徒步的景色。对比对象:
网络上普通照片以及我13年的EBC旅游照
VS
当今最受欢迎的风光摄影师之一:Max Rive (已获授权使用照片)
无论是人像,风光还是静物,要对拍摄主体的深刻理解,需要的是真正的专业热爱和长期的深入实践。
一幅好的人像,静物和风光作品,在拍摄之前需要做多少专业细致的准备,这是很多人很难想象的,以为都是到那现场开拍就可以了。
以风光为例,可能准备计划期长达半年甚至数年。同一个景点,可能一年之中,潮位、星空位置等等恰到好处的拍摄机会就一两天,如果不懂的话就只能撞运气了。
(Max Rive作品:MaxRive - 图虫摄影网)
季节、潮位、花期、星象、云雾、极光概率、火山活动等等都需要了解;
前人的照片、攻略、游记、路线都要细读;
平面地图和3D地形图上模拟机位,甚至多次前往实地考察,准备工作很多。
在网络上搜索“EBC Trek”,出来的照片,几乎都是上午8点到下午5点拍摄的大白天。
再来看下职业风光摄影师的拍摄时间,下午9点,上午2点等等。。。完全是和普通游客反过来好吗orz
同样角度的Ama Dablam雪山,这张就明显是很普通的记录,拍摄于徒步大路上,层次和立体感不强。
这是Max的照片,拍摄于游客不会经过的地方。同时前景水流的选择,背景月光云层的应用,使得照片的立体感、层次感和视觉引导非常丰富。
(Max Rive作品:MaxRive - 图虫摄影网)
这点专业和非专业也是很难比的。毕竟爱好的话一个地方去一次就够了。
但职业摄影师不一样,近的地方可能隔三差五就会去拍,遇到好天气的概率大大增加。
远的地方也是会去拍好几次,甚至每年都会专门抽出时间前去探索和带团,可以发现很多独特的机位。
比如Max大侠就去了好几次EBC,这几个低位雪山流水的照片都是他第二次去才拍到的,和第一次去时的发现和探索分不开。
(Max Rive作品:MaxRive - 图虫摄影网)
比如这张照片,全景大光比大景深,前期拍摄比较复杂。
比如这张照片,抠图,统一色彩,控制明暗分布等等后期技术也需要很专业。
很多时候我们和大神修图的差距并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在美感上。同样都是曲线图层蒙版,修出来的成片美感可能千差万别。
小白修图常见技能之狂拉全局饱和度。。。
大神修图之明暗引导。
大神修图之色彩质感控制。
光有美感还不够,统一的美感,大量的积累,长期的实践,才能形成摄影师独有的风格和辨识度。
壮观的日落全景,前面站着一个帅(zhuang)气(bi)的骚年,一看到这类照片,我们可能马上就会想到Max Rive。
光有好照片不够,一个应景的文案,不断坚持的推广,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照片的美好,长期关注摄影师的作品。
大神都写了这么多,我们还好意思在图片描述里只写“如图”吗!?
最后欢迎关注MaxRive大神的图虫:
MaxRive - 图虫摄影网
当然也欢迎关注托马斯的微博:
Sina Visitor System
在我的公众号 thomaskksj 后台,回复关键词“目录”,可以找到我的60多篇原创摄影教程。
欢迎光临 酒摄会拍客部落 (https://1826.group/)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