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摄会拍客部落

标题: 百年五四--寻摄影艺术之根(1) [打印本页]

作者: 铜豌豆    时间: 2019-5-4 19:53
标题: 百年五四--寻摄影艺术之根(1)
本帖最后由 罗胖 于 2019-5-5 18:15 编辑

[attach]2421[/attach]
习近平在关于民族文化系列讲话中提及“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主要提出了文化艺术要解决的是三大关系:
一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紧张。孙中山早前就敏锐地发现:欧洲近百年是什么文化呢?是科学的文化,是注重功利的文化,也是行霸道的文化。自欧洲的物质文明发达,霸道大行之后,世界各国的道德便天天退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内在矛盾,外化为世界体系的剧烈动荡乃至分裂。
以伊斯兰复兴运动为背景的伊斯兰激进主义运动,成为对抗西方世界和“现代性”的“文明冲突”。“核威慑”的恐怖,使大国之间不得不寻求相对的“核妥协”“核均衡”。
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现代工业文明彻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人类成了自然的主人和敌人。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天、地、水、空气都在遭到破坏。
三是人与人的关系紧张当代西方社会在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上帝已死”带来了信仰迷茫和精神焦虑。当代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某些“远离崇高”和“信仰缺失”的精神现象。现代化带来了“迷心逐物”的现代病。人失去了信仰,也就失去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怀。无论社会怎么发展、经济怎么繁荣,如果放弃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大家都心浮气躁、不思进取,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心高气盛、欲壑难填,社会不能和谐稳定,发展又如何协调持续?
以上三大关系,正是艺术之花可以深深扎根的地方,这三大关系并非仅仅是从事艺术创作应当思考及提炼主题的地方,更是对于商业创作,普通影友来说,丰富的题材来源,如果你想自己从作业到作品再到艺术,这三大关系怎么可能完全不顾?
其实艺术的”根“就是在”文化的”根“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分水岭始于1919的“五四运动”,回顾一下新文化的核心以及谈一谈摄影的:“根“
一.五四运动造就的新青年,新特征是什么?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五四时期那一代时代先锋的崭新的人格特征。它表现为以下四个统一:
1
、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
2
、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
3
、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
4
、是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
二、从文化角度看,五四运动新在何处?
仅从文化角度来回顾一下这场所浩大运动。在这场伟大变革运动中作为“思想核心”发源的文章之一,乃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以下是《什么是新文学》全文:
     现在大家都讲新文学,都作新文学了。我要问大家:“什么是新文学?”
  我的意思以为刚是用白话作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刚是介绍点新学说、新事实,叙述点新人物,罗列点新名辞,也算不得新文学。
  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不是为个人造名的文学;是以博爱心为基础的文学,不是以好名心为基础的文学;是为文学而创作的文学,不是为文学本身以外的什么东西而创作的文学。
  现在的新文学作品中,合于我们这种要求的,固然也有,但是终占少数。一般最流行的文学中,实含有很多缺点。概括讲来,就是浅薄,没有真爱真美的质素。不过摭拾了几点新知新物,用白话文写出来,作者的心理中,还含着科举的、商贾的旧毒新毒,不知不觉的造出一种广告的文学。试把现在流行的新文学的大部分解剖来看,字里行间,映出许多恶劣心理的斑点,夹托在新思潮、新文艺的里边。……刻薄、狂傲、狭隘、夸躁,种种气氛充塞满幅。长此相嘘以气,必致中乾,种种运动,终于一空,适以为挑起反动的引子。此是今日文学界、思想界莫大的危机,吾辈应速为一大反省!
  我们若愿园中花木长得美茂,必须有深厚的土壤培植他们。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博爱的精神,就是新文学新运动的土壤、根基。在没有深厚美腴的土壤的地方培植的花木,偶然一现,虽是一阵热闹,外力一加摧凌,恐怕立萎!
  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八日自北京寄
  1920年1月4日
  《星期日周刊》“社会问题号”
  署名:守常
新文学运动诞生后,艺术界也积极响应“新“,徐悲鸿1920年发表的《中国画改良论》,是他第一篇论述中国画改良的重要著作。文中提出“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著名主张,提倡写实,反对抄袭,并提出“改之方法:学习、物质(绘画工具)、破除派别。”1929年发表《惑》《惑之不解》等文,明确倡导现实主义,反对P.塞尚、H.马蒂斯等人的艺术,又认为“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
1932年著《画范·序》,提出“新七法”:①位置得宜,②比例准确,③黑白分明,④动作或姿态天然,⑤轻重和谐,⑥性格毕现,⑦传神阿堵。并指出:“苟有以艺立身之士,吾唯以诚意请彼追寻造化,人固不足师也。”
1942年发表《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一文,论及艺术的美与艺术家的修养:“夫人之追求真理,广博知识,此不必艺术家为然也。唯艺术家为必需如此,故古今中外高贵之艺术家,或穷造化之奇,或探人生究竟,别有会心,便产杰作”,“艺术家应更求广博之知识,以美备其本业,高尚其志趣与澄清其品格”。






欢迎光临 酒摄会拍客部落 (https://1826.group/)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