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摄会拍客部落

标题: 金庸谈摄影:摄影只能算半艺术 [打印本页]

作者: 罗胖    时间: 2018-10-31 11:31
标题: 金庸谈摄影:摄影只能算半艺术
本帖最后由 罗胖 于 2018-11-20 07:41 编辑

金庸:摄影只能算半艺术
2009-10-21 09:54:54  来源 :《成都晚报》
[attach]1538[/attach]
 讲到摄影,香港恐怕是全世界最方便的地方之一。第一是器材便宜,德国的相机、英美的软片,在香港买都便宜过在原产地购买。第二是天气好、风景美。这里天清气朗的日子真多,既有高山,又有大海。曾听一位国画家说,香港的山既有北宗的山,又有南宗的山,这在全国各地都是罕有的,真是风景写生的好地方。适宜于绘画,当然也适宜于摄影了。大概由于这些优良的条件,香港的摄影家近年来在国际上声誉日起,任何哪一国的沙龙比赛中差不多总有香港人的作品入选。最近在圣约翰教堂展出香港摄影沙龙入选作品,确是琳琅满目,佳作很多。在各种艺术活动与体育活动中,真正达到国际水平的,香港目前似乎还只有摄影一项。
  摄影算不算是“艺术”呢?在摄影家们说来,那当然是艺术,但严格说来,它与真正的艺术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所以现在许多人认为它是一种“半艺术”(Semi-Art)。所谓艺术,是指人们创造一种作品,用以表达思想感情。诗人写一首诗歌颂劳动的光荣,音乐家作一首曲子抒发他恋爱的感情,画家与雕刻家在画布或雕像中表达物体的美丽和他的看法,小说家、剧作家、电影的编导们描写社会中的悲欢离合……这些作品都有很大的创造自由,能深刻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引起观赏者的共鸣,但到目前为止,单幅的照相还不能圆满地表达思想感情。当然,照相中也包含有思想和情感,但一般说来,这只是“包含”而不是“表达”,因此不能说是完整的艺术作品。
  比如说,用一个美丽的女人做题材。画家爱怎样画她就可怎样画,或许,这个女人容貌虽美,灵魂却很丑恶,高明的画家会在她嘴角的微笑中加上一些邪恶的线条,或者在她美丽的眼睛四周涂上一些不愉快的彩色,甚至于,他可以在肖像上画些毒蛇、蜈蚣之类。但摄影家却没有这种自由,他只能取一个怪异的角度,缩小光圈用一种“低调子”来拍摄,或者,再在黑房工作时增加点什么,然而不管怎样,他不能真正地“创造”,只能尽可能地“安排”现成的物件。
  如果不是那么认真,当然“安排”也可以说是艺术,不是有许多人把插花、烹调、衣服设计、室内装置甚至理发、交际等等都说成是艺术么?与这些东西比较,那么摄影中创造与表达感情的成分又高得多了。
  朋友中大概一大半的人有照相机,除了极少数的人专心研究之外,大家只是拿来玩玩而已(包括我自己在内)。有一种德国相机叫做“为她摄”,这种相机并不出名,但它的名字倒说出了这里许多玩相机的人的目的。
后记:首先感谢金庸先生对于汉语文学的伟大贡献,向这位武侠小说一代宗师致以祟高的敬意。笔者并非对金庸先生的无礼,而是在他整个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传奇”一生中关于摄影的表述实在太小。
   从金庸先生这个报道来看,显然有失,并非关于摄影的全面概述。我一直记得在1826拍客部落的研修班上,授课老师开篇第一讲就是摄影的分类,其中金庸先生这片不太记录详细的讲话观点关于纪实摄影是适用的,然而摄影发现到现在不仅仅只是纪实的记录,艺术其实也并非只限于绘画,摄影能否发挥个人创意,这可以看看本网站昨天的文章:什么是摄影作品。
    金庸的本意是指,摄影还不能像电影、绘画、音乐等艺术那样,能充分发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创造力,他们可以天马行空、肆无忌惮地把狂风画成少女飘逸的秀发,把几十年的漫长岁月化为两个镜头切换的弹指一挥间,纪实摄影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拍摄对象,拍摄对象存在这种状态,有过这样的行为,拍摄者才可能抓到,否则只能是造假。同时在“什么是摄影”一文中谈到的事实:我们大部分拿起相机干活的都没有几个系统性学习摄影,广大爱好者更自然谈不起“专攻”。另外一个是国内贫瘠的摄影美学思想,和为数众多不明所以的大师言论及作品。这就是一潭混水,混浊不堪。    纪实摄影不需要导演。 但纪实摄影需要策划和引导。一组好的纪实摄影需要记者和编辑周密的策划和适当的引导。从主题选择到拍摄内容上,需要记者编辑事先有一个很好的预判,到底需要哪些场景、哪些动作、哪些状态来表达和反映这一主题,充分策划才能保证最终的效果。而适当的引导则是在不违反客观规律的事情真相的前提下,引导拍摄对象更好地真实表现典型行为和典型状态。在实际拍摄中,拍摄对象往往由于记者镜头的存在而表现得紧张、羞涩,进而其行为语言有别于常规状态,这反而违背了纪实摄影真实记录的原则,适当的引导包括平易近人的交流、闲谈,缓解拍摄对象的思想压力,帮助其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状态,引导其做出典型状态下的相关动作,这种引导完全是为了纠正干扰因素的副作用,还原事物本真面目。实际操作中,一种更为有效的办法已经被很多记者使用,那就是有两名记者配合完成,一人跟拍摄对象沟通交流,咨询、赞许、疑问、互动,另一人真实拍摄,这种办法往往因为拍摄对象状态自然而收效甚佳。
[attach]1541[/attach][attach]1539[/attach]
[attach]1540[/attach]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  。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作者: 艾米    时间: 2018-10-31 14:30
怀念金老爷子!关于摄影是不是艺术,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去讨论,就好比画画是不是艺术,这个也无需去讨论。鬼画符当然不会是艺术。如果电影是艺术,那其实摄影就是艺术。墨老大曾经在美学与哲学修养的课程里曰过:被称之为艺术的需要包括三个方面:1、技术或者技艺层面的认知形成了完整的系统,2、因应这套独立的与众不同的技艺系统而形成了可以被接触或被解析的主观行为的形式,3、主观行为的方式影响或者触动了人类的思考与社会批判。这是我以为迄今为止对于什么是艺术的最通俗和完整的表述。不妨大家可以互为印证一下。那么就知道摄影是不是艺术了。
作者: 影像缉捕    时间: 2019-1-18 21:38
由此文可见,金庸大师不懂摄影,摄影对于光影的运用,一样可以千变万化,观点角度和时机的不同,加上光圈快门的配合,以及摄影师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不同,加上构图自己展示的时机和形式,可谓千变万化。
毕竟每个人都有局限,金庸大师不乏想象力,在他的作品里画面感也非常的丰富,毕竟那是他的强项。操控光圈快门,选择不同观点角度,那就是摄影师的专业了。专业人做专业事,写作的做好写作,摄影的做好摄影,这样比较好。
周润发先生我非常敬佩,一个实至名归的著名专业演员,摄影技术也非常了得,未见他有过多对摄影艺术的评论。金庸大师如果尚在,建议参考。
作者: 罗胖    时间: 2019-1-18 23:21
影像缉捕 发表于 2019-1-18 21:38
由此文可见,金庸大师不懂摄影,摄影对于光影的运用,一样可以千变万化,观点角度和时机的不同,加上光圈快 ...

从我肤浅的理解,是否有创作的成份,金大侠之所以有此评价是仅仅觉得纪实一类的摄影缺少了创作成分,这可能是片面的理解,后续也未见其它他关于摄影的评论。这里只从这文章讲述当时的情况吧。
艺术,什么是艺术?从我自身来说,我首先学会“鉴美”,从个人美学素养入手去提高认知
作者: 可爱多    时间: 2019-1-21 11:06
楼上的都很厉害




欢迎光临 酒摄会拍客部落 (https://1826.group/)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