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摄影老法师的必备,焦酚显影有那么神吗?
黑白摄影在摄影师眼中具有更高的艺术性,正因为喜欢上黑白摄影,所以很多人选择黑白胶卷摄影。虽然很多摄影师认为黑白胶卷摄影表达的氛围比数码好但同样自己处理胶卷也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现实中的苦恼。胶卷显影那么多,不试试怎么知道是否合适?更有俺就是娱乐摄影,那个好玩试哪个。综合来说,不试不死心。不知道拍客部落前的胶卷摄影师你常用是什么显影配方?接下来将会有系列文章发布,请关注本版块。笔者第一次使用焦酚令人难忘。2010年一个炎热夏日的午后时间,周末,我拍摄了农场的一棵木瓜树,以测试在大大叶子遮掩阳光下木瓜果实的质量。那时仅仅使用ARISTA EDU100。晚上,我用SANDY KING的PYROCAT-HD处理了这卷120胶卷,这是"AB 双液"的经典版本配方。当我打开定影后的显影罐,我所看到的让我心跳加速。底片很漂亮:在整个密度范围内,色调明显不同,尤其是在高光位,还有什么锐度也足够!
非染色的雷电露显影FOMA100,45 片
我相信艺术家也好,普通的摄影玩爱也罢,是永远不会满足比如器材及配方,还有不断尝试拍摄对象题材。作为本文章面向的胶卷摄影小白(摄影入门及进阶玩家来说),显然我们还有很多摄影功课要走,特别是冲洗店日益消失,胶卷成为必须自己动手处理的时代。关于制作加工,但你需要懂得其中的原理及关系。熟悉原理这让你的摄影创造力得以发挥,当然这个要求也相当的考验人。
如果您刚刚开始胶卷摄影,可能您也一直在想最佳“胶卷+显影配方组合”是什么?笔者不是摄影器材(包括胶卷)销售行业的从业者,也没有厂商的支持,我做的只是从我日常使用出发解释一个概念,摄影学习花最小时间的其实是系统性学习,这也是拍客部落给所有摄影爱好者、摄影师的建议。
回到今天的主题,胶卷摄影,首先我们要知道从格式上分135,120,大画幅,还有不同的感光度,颗粒度,显影从风格偏向主要是高锐度显影,微粒显影,超微粒显影,当中也有风格兼顾的配方。
对于不同胶卷的“结果”也许永不会满足。也正是对结果有更多追求,促使笔者探索焦酚显影。我做了很多对比性测试及研究。这些均是现实拍摄及加工的测试,使用了大量的公开的焦酚显影配方,以及延伸至一些可生成染色的显影(焦酚就是一种染色型显影)。这个追求变成了几年的实验,从中学到了很多,并且一些额外的好处也受益至今。
焦酚染色显影与非染色显影的底片对比
焦酚的主要特点在于:
1、不同柯达D76及伊尔福DD/DDX,焦酚显影大多数采用高稀释高补偿的体系,所以从原理上本身就是补偿型显影,有利于高光与暗部的平衡。
原理是稀释的不同对于高光显影密度的不同从而确立了对于高光区域在相同曝光下得到更好的保留(也可以认为是密度不会过大)。而在另一方面,暗部曝光不足的区域也在较长时间的显影作用下得到部分密度,同时焦酚的染色也让原本极底密度的区域天然加上一层染色密度,这就利于平衡画面的反差。
2、也因为高稀释的使用,加强了显影理论上的感染约束(即边缘效应),所以焦酚的底片锐度更高。这和高稀释的雷电露也是同理。
焦酚染色显影的扫描结果
非染色显影的扫描结果
综合来说,反差即密度差,同时胶卷是曝光+显影的结果,显影可以说是曝光的延续,以所上述的特点也相机镜头,胶卷类型,曝光等有关系。这种差异非常微妙,除非您有极大的传统的显影操作经验,否则确实无法完全理解。
我永远不会建议拍客部落的胶卷摄影的小白一开始就从焦酚显影开始。您需要先在非染色显影中来完善您的技能,这样您能理解不同配方,更建议您提高拍摄能力,摄影玩的就是曝光把握能力,尝试更多的“不同曝光+同一显影”下所创造的细微差异。有这种固定的经验总结,你甚至仅仅只需要一种显影配方。所以摄影小白们无须太在意一些摄影老法师的个人偏好,比如什么湿板摄影啊,焦酚显影啊,本身并不神秘。接下来笔者将陆续整理发布一些配方的类型文章,请关注拍客部落的最近动态。
如果您有兴趣了解更多焦酚显影信息,或者您想了解染色型与非染色型的不同之处,欢迎留言在拍客部落,甚至在拍客问答中提问。在这之前可在拍客部落胶卷选型中先进行一些文章的阅读,2022年,祝各位拍客摄影技巧,摄影审美都有大进步。
摄影新鲜人 笔者第一张焦酚练习片
另外的测试不同配方的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