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品不在乎画幅大小,我一直是135拍摄,而且只拍黑白
拉尔夫·吉布森 (Ralph Gibson) 已经获得了世界的赞誉多年。不同于拍客部落一些大画幅摄影会员以大画幅表达细节的方式不同。作为一位过去长期坚持使用135相机拍摄的摄影师,画面的“粗犷”形成他大胆的作品风格。区别于森山大道的高反差黑白摄影作品,吉布森作品更在意颗粒及反差和平衡。这种带着高锐度特有的颗粒感觉,是他一直使用柯达TRI-X400,135格式胶卷及使用雷电露显影液的搭配。 一看就是摆拍啦,大师,说,谁在拍你! 他已经拍摄了 50 多年,但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他的风格却异常一致。究其原因无不是始终使用同一种胶卷及同一种显影的搭配。1996年摄影杂志《光年》出版,是吉布森 1960 年至 1991 年作品的回顾展。杂志上的原文介绍其后期处理方式
吉布森的职业生涯主要集中在使用徕卡MP相机、柯达Tri-X400 胶卷和雷电露显影剂上。书中的话说:Tri-X 在 100 到 400 范围内曝光,然后在 1+25 Rodinal 中在 20c 下处理 11 分钟,以 90 秒为间隔搅拌,制作底片,然后印在最硬等级的纸上。
早期街头摄影作品
吉布森早期的照片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艺术学院学习期间拍摄的,是街头纪实照片。然而,即使是作为摄影练习中,他也在探索不寻常的摄影风格,尤其是在注重细节或包含强烈阴影构成的大反差摄影表达方式。正如拍客部落摄影艺术沙龙上所讨论的话题:玩摄影进步速度不同的原因,首先就是有意识与无意识。吉布森一直在“设计”自己的摄影之路,正如他的老朋友,拍客部落也发布其作品的柯特兹一样,非常注意“摄影与设计”,形式感、设计感非常强,这就是他的摄影作品风格上的标签。
上图:“牧师领”,1975 年。“这仍然是我最重要的照片之一,”吉布森说
在那些早期的摄影作品中,他说,“我记得我想以这样的构思方式进行构图,暗示在画面外发生的活动。”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进一步磨练了这种方法,随着他走向成熟的风格,他的图像后来呈现出越来越简约的外观。 这种方法创造了一种神秘感,并在我们看到的东西和隐藏的东西之间产生了张力。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吉布森 1975 年的照片“牧师领”。这张剪得很紧凑的图片只显示了牧师的黑色束腰外衣、白领和下巴的闪光。剩下的留给观众想象。
以下的作品思路一致:
吉布森风格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使用阴影去除不必要的细节。笔者分析总结其访谈记录,他主要在明亮的阳光下拍摄并以高光为曝光基准。结果就是在画面的阴影区域消除了很多不需要的细节和拍摄对象。同时,以明暗对比的分界创建了一个独特几何形状。对他来说,阴影不是坏事,而是变成了切割工具,与高光部分共同组成想要的画面。 风格形成期作品
不过吉布森总是说:摄影中的视觉特征,能让观众立即知道这是特定摄影师的作品。你无法通过模仿你欣赏的人的作品而在摄影中取得任何进展。不知道各位拍客部落的拍客们如何看?笔者分析他想进一步解析的就是只有模仿“外表”而不理解内在逻辑是没有办法进步。摄影是这样,其它的艺术创作也都一样。 『对于吉布森来说,找到这个“特征”意味着可以专注于日常用品,例如桌布、鞋子或人体的一部分。他的目标是“将完全无关紧要的事物变成重要的对象』 风格养成期作品
从 1970 年代开始,吉布森通过逐渐从构图中减去非必要的元素来完成创作工作。在一个有无数可能要拍摄对象的世界中,他会在一个取景器中就消除所有他不想要的细节,直到最终得到他想要的画面元素,这就是他称为摄影的减法。 模仿是没有出路,不过先来模仿吧,上图为笔者的尝试
拍客们不妨重温一下拍客部落过去的大量作品欣赏文章,比较一下摄影家之间的区别,找到相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另外,摄影艺术真的与相机是否高档是否足够大底片(画幅)无关,创作思路更重要?都说镜头后的摄影脑袋比镜头重要,你怎么看?
1826广州本地采风群 用时髦说法,爽酸。作品和画幅关系确实不大。比如135的对焦性能及镜头群可以拓展更多可能,尤其动态捕捉。而精细的细节,静物也是大画幅的优势。不过这也只是技术上嘛。成熟的摄影师自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何实现自己想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