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优越却选择艰苦的新闻记者,他就是马克吕布
封面:1967年10月21日,美国华盛顿,反越南争集会中带着鲜花的女孩
他是一位广泛报道的大师,然而关于他的故事,以及个人精神世界却很少有报道。笔者在拍客部落总结部分关于马克.吕布的成长经历,让我们更多的了解这位摄影大师的心路。20世纪50年代,马克.吕布在年近30岁才开始从事摄影。作为里昂中上层阶级,他学习了工程学,然后放弃了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摄影事业中。对于一向最胆小的兄弟姐妹来说,这与其说是反叛行为,不如说是渴望成长和扩大视野。他没有偶然选择摄影。他的父亲给了他第一台相机——他13岁时在战壕里用过的Vest-Pocket。象征性的礼物...从此他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
埃菲尔铁塔画家,法国巴黎,1953年
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马克.吕布通过亲切的目光观察世界,记录了当时的事件和时代气氛。"我像音乐家唱歌一样拍照。观察世界就是歌唱的声调,当运气在我身上微笑,并给我一张好照片时,幸福并不遥远,"。十几岁时,他参加了法国抵抗运动,这种经历造就了他对人和人类状况的思考。第一个引起他注意的图像是完美的例证:"埃菲尔铁塔的画家"(1953年),一个发表在生活杂上代表作。
1957年,中国北京一家古董店的橱窗
在巴黎他认识了亨利·卡地亚-布雷森和罗伯特·卡帕,这两位摄影师于1947年创立了玛格南。他们邀请他加入这家著名图片社。当时,该机构的独特之处是,它为摄影师争取作者的地位,玛格南视摄影师为其影像的版权所有者,而不是像当时的规则版权属于出版商。最重要的是,玛格南图片社确立了摄影师应该有选择拍摄对象的自由的概念。而这正是马克.吕布所追求摄影方式。
伊朗德黑兰的摔跤手,1955年
当时,摄影记者是长途旅行的代名词。事实上,马克.吕布为代表的那一代人,经常出入普通人无法进入的国家(地区)。正是他们通过图文并茂的报道,人们了解更多关于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这在当时可能是信息唯一来源,因为电视还处于起步阶段,普通人乘飞机更是罕见的。
1956年印度加尔各答卡利节的筹备工作
从1955年至1958年,马克.吕布在路上。他穿越了中东,然后在印度呆了一年,然后前往中国停留了几个月,最后在印度尼西亚和日本结束。他通过拍摄人民、街道、习俗、宗教习俗来见证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而从强加西方价值观,遵从利他主义,始终尊重他人。
年轻时代的马克 吕布
在随后的十年里,他从一个"流浪摄影师"成为历史动荡事件的见证人。1962年,他在阿尔及利亚参加独立庆典:1968-1969年,在饱受战争蹂躏的越南,为了寻求客观性,他前往南方和北方。1971年,他报道了印巴冲突和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20世纪80年代,他目睹了苏联波兰的团结抵抗。"面对暴力,我的眼睛和镜头有时会闭上,"他在摄影本《照片宝袋37号photography book Photo Poche No. 37》的序言中指出。证明了他的利他主义和敏感性。因为马克.吕布总是花时间关注一个地方的生活气氛, 而不是耸人听闻或猎奇摄影...因此,在1974年至1976年领导玛格南之后,他决定在1979年离开该机构,因为他不是竞争精神的支持者。
1968年,南越南泰特攻势后,休市被摧毁
古董商的窗户,刘立昌街,北京,中国,1965年
在他拍摄的所有国家中,中国在他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去年由《马提尼埃La Martinière》杂志出版的许多作品,包括《中国》,都证明了这一点。马克.吕布定期访问中国,直到2010年,上海美术博物馆专门展出了他的作品。在他去世前六年,93岁的他最后一次拍摄了他最喜欢的国家。
马克.吕布肖像,中国,1996年©肖泉
马克·吕布是二十世纪的主要摄影师,主要成就是在纪录片摄影领域。比较拍客部落介绍的布列松等摄影师,拍客们觉得区别在什么地方?欢迎留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