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客大神评述一下:摄影器材最贵的就是最好的,靠谱吗
本问题来自专题 那些你「吃土」买下的数码设备 ,点击一起晒出你的装备 »最近入手了人生第一部单反,70D。正打算买个偏振镜拍湖面时,发现某宝上便宜的偏振镜几十块就包邮了,贵的近千。然后我又听说,“便宜的器材都是渣渣,要买就买最贵的。”“国产的都是垃圾。”看到网上有如此多的贬低便宜货的说法,最终我还是买了一个50块包邮的偏振镜…
我想知道“买你能承受最贵器材”靠谱吗?摄影界是怎么看这个说法的? 谢邀。我觉得靠谱,但不同的是,我是泛器材党。
假设我要拍风光
我能承受个三万买器材
那就买个15000的机身再卖个15000的镜头,完美?
我会这么想,买7000左右的机身,5000的镜头,4000的三脚架,1000附件例如闪存卡什么的,2000的中灰、偏振,3000的旅行装备,7000的旅行经费。
再拿1000块买点书看看。
一边学了摄影,一边把人生旅行目标划掉一个。 这个问题太有普遍意义了,作为网上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我不得不站出来说几句。
要说清这个问题,不得不谈谈以下几个问题:
1. 要成就一张好照片,应该投资些什么
2. 升级器材的过程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3.如何去深层次的享受一件事
1. 要成就一张好照片,应该投资些什么
大多数人的误解是好照片最关键是投资相机和镜头。
其实对一张照片而言,相机镜头只是很小一部分,往往构不成出片的瓶颈。而大家常说的“画质的差距”,真有那么大吗?真能决定一张片子好坏吗? 果真如此,那以前用老相机的大师们都完蛋了。
下面举例说明。
下面这张坝上日出,用的是尼康D80(一部2006年的入门单反),70-200镜头,还需要一个三脚架,我用的是百诺的碳素2系3节经典脚架,还需要投资去旅行,和普通的旅行不同,普通的旅行是看过就可以了,摄影旅行往往是蹲点等光线的,这个点我等了四天,那么这旅行的费用,还有四天的吃住费用都是开销,拍摄风光,往往在路途遥远的地方,所以不管是徒步还是租越野车,也是不小的投资,为了这张照片,我每天租的越野车和司机也是投资,除此以外,山上很冷,我需要购买户外服装,鞋子,帽子,手套,头灯等,千万不可小看这些装备,他们也很有可能成为摄影路上的关键瓶颈,除此以外,关键是你必须还要投资知识储备,平时需要去了解那里风景好,什么季节风景好,气候、地形等诸多知识,虽然他们可能只是你上上网搜资料,看看书,问问人,但是投下去的时间成本也是相当巨大的,并且这部分是很难被简单替代的,也是最有价值的,通常大家提到的,相机后面那个头里装的东西。
下面这张上海陆家嘴日落,摄于上海茂悦酒店顶楼非常时髦酒吧露台。
据我在网上了解,这个酒吧不允许带入三脚架进行拍摄,我的D80高感上到400噪点就让人很冒汗了,为了尽可能提高画质,我购买了一个可以放入包里的八爪鱼三脚架,这样混过了门口的人的检查。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空气质量不好,为了能等到蓝天白云,我研究了上海的气候情况,发现一年中只有夏天的台风季节那一周多空气最好,因为这个时候盛行海面吹来的干净空气,而且风速很大,足以刮走污染。这些都是知识储备,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观察。
非常时髦酒吧设有最低消费,一百多吧,这也是投资,非常关键,不进去就没这个机位,就啥都没有。
然后我等到台风季节,发现好天是工作日,没办法,请假吧(请假的代价,也是投资),赶到事先踩好点的机位(也是投资),顺利把八爪鱼带入酒吧,架好机位,敬候光线的出现。
2. 升级器材的过程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很多觉得买你买得起的最贵的器材是对的人,依据是因为你最后如果还是买了贵的器材,那么前面的器材都白买了。
这逻辑……我可以说人总是要死的,所以你今天吃饭也是浪费粮食么?
这种以结果来否定过程的错误逻辑,在我们身边其实很普遍。
结合我自身的经历去谈谈体会,我的D80用了5年,期间很多人都劝我可以升级了,但是似乎我没有找到太强的升级理由,很多问题我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比如下面这张十二门徒岩航拍,当时我看了别人用D3拍摄的照片,我计算出ISO至少要800以上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而D80的高感不行,所以我使用最大光圈加ISO200的办法,也得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所以对我而言,去更多的地方实践可能是更大的瓶颈,因此我投资在去更多的地方,同时我也时刻在想一个问题,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器材?有了那些器材,能帮我做什么?
我时刻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旅行,去观察,去拍摄,无意中也帮自己提高了很多,使自己尽可能的发挥自己手里的器材,也能从实用的角度去理解新的器材可以做什么,选器材的时候,也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拿到器材以后,也更物尽其用,马上能把新器材的价值体现出来,而这中间,最有价值,就是人的思考和提高的过程,这远远比升级器材的代价有价值的多。
下图是我升级了相机到D610以后拍摄的星空。
因为之前D80最大的软肋是高感,所以拍摄星空很无力,当然在升级前我已经了解过拍摄星空的需求,所以拍摄起来还是感觉很快进入状态的。当然,拍摄一张照片最大的投入往往不是器材,就好比这张片子,前期我了解了拍摄需要的器材需求,然后查好银河的起落时间方向,月出的起落时间方向,选好地点,开车从悉尼出发五个多小时到点拍摄,现场和朋友一起配合补光,然后回来后期完成。中间最难的部分,其实是在被我琢磨是不是需要升级器材的时候思考顺带解决了。
3. 如何去深层次的享受一件事
这件事讨论到最后,往往不少人会说,玩摄影不就是找乐子,别舍不得花钱。
其实要好好享受一件事,最好的方式是懂这件事,比如去听音乐会,懂音乐的人和不懂的人得到的感受是差别很大的,愉悦的深度也有差别,而这种懂,是需要后天加以学习的。
摄影也是类似的,懂摄影的人,看别人的作品,直觉的会反馈出这个人想表达什么,用了什么手法和技巧去促进他的表达。这种作者和观者通过艺术媒介心意相通的美妙感觉是很深层次的愉悦。
人生很短,别舍不得花钱,但是别忘了摄影不止是相机镜头,还有太多太多其他的,因为你拍的照片反馈出的是你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走过的路,爱过的人,经历过的故事。
最后做下小广告
王波,网名 一镜收江南
软件设计师,热爱摄影,旅行,美食,生活
微信公众号id:ilikephoto
http://weixin.qq.com/r/-kPg_O7EBLN7raqb9xbs (二维码自动识别) 我们先来理一理思路好吧。
1.行为由目的决定。
买最贵的器材也属于“买器材”这一行为,
那么买器材是为啥我们得先搞清楚,没有清晰的目的,你怎么给行为下限定语?
2.摄影器材的几个维度目前无法兼容。
便携性,画质,对焦速度,价格,操控性等特征很难同时具有两个以上。所以即便是最贵的相机,也依然会有很多问题。
画质最好的大画幅胶片重死你,对焦全手动,操控全手动,测光全手动,价格倒不一定很贵,但最起码得配辆车;
画质最好的数码中画幅飞思后背加罗德斯敦镜头,对焦全手动,高感呵呵哒,快门是弹簧上弦,价格20万左右;
对焦最快的记者机D4s,D5等机器,高感逆天,但分辨率也就2000万像素,A7Rii一半不到,宽容度少说也要低一两档,手柄一体,又重又大。
同样很贵的徕卡,各方面呵呵呵呵呵哒。
所以相机只有最贵,没有最全面。
------------------------------------------------------------
买相机一定要首先搞明白自己的目的,然后去选
择最能满足自己目的的型号即可。
如果是为了最快得到画质优异(包括但不限于分辨率高,宽容度高,噪点少等多种标志)的照片,那么肯定买最贵的风光机或记者机。
如果你想系统地学摄影,你得买简单易用耐用的相机来起步,搞个耐操的半幅单反起步很好。一般人买得起的最贵的机器,通常操作复杂按键过多重量太大,不一定适合起步。
但你如果想买来培养个爱好平时拿手上玩玩,最贵的也得是徕卡M而不是哈苏飞思。
如何你想买来记录生活,那么对焦速度和便携性是最重要的考量,最贵的也就是莱卡Q.
如果你想吊打其他自信心爆棚的朋友圈摄影爱好者,买个最烂的相机或者用手机是最好的。
所以目的决定行为,且最贵的相机不是最完美的。
听说现在摄影问题都要放图了,那就放一张手机拍的/手机后期的照片镇楼。
欢迎点开感受细节/宽容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