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diy 发表于 2020-4-3 06:01:40

卡片、单反、微单、单电都有什么区别?各自的优劣势又...

关于相机分类,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此文章来源于公众号:相机笔记   
已经得到原作者授权
文章太长
总结部分放在最前面


有光学取景器盖上镜头盖取景器里是黑的 → 单反相机
盖上镜头盖取景器里还能看见 → 旁轴相机
(旁轴相机里,取景器有黄斑 → 联动测距旁轴相机)
没有光学取景器— 不可更换镜头 → 数码相机
— 可以更换镜头 → 无反相机
(索尼无反相机 → “微单”)无反相机 = 数码相机 + 可换镜头
单反相机在实时取景模式下相当于无反相机
数码相机广义上的数码相机泛指所有采用数字感光元件的相机,英文Digital Camera(缩写为DC)。如果将数码相机和单反、无反、旁轴相机并列提及,则指固定镜头数码相机(没有反光板也没有联动测距光学取景器),英文Digital Compact(缩写也是DC)。
Digital Compact也翻译为“紧凑型数码相机”或“便携式数码相机”,但这个说法也是有问题的。从结构上,卡片相机(比如索尼黑卡RX100系列)和类长焦相机(比如索尼黑卡RX10系列)是完全一样的,但后者实在不好和“紧凑”、“便携”联系在一起。
数码相机以液晶屏取景为主,少数产品拥有内置的电子取景器。
数码相机只是一种结构,不能体现相机的画质、性能。比如拥有全画幅CMOS的索尼RX1系列、徕卡Q数码相机,画质就要非全幅的单反、微单好不少。


▲形态各不相同,但这些都是数码相机
(索尼RX系列)
单反单反,全称“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英文Single Lens Reflex(缩写为SLR)。胶片单反称为Film SLR,数码单反则称为Digital SLR(缩写为DSLR)。
单反的关键特征是:①安装有1个镜头 ②具有反光镜结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固定镜头的单反相机,但在今天,在产在售的单反相机都是可以更换镜头的。
什么是反光镜?把单反相机的镜头拧下来,你能看到一块小镜子,它就是反光镜——普通用户千万不要用手触摸或擦拭这块小镜子。在今天,在产在售的单反相机,反光镜都是可以升起落下的(自动复位式反光镜)。取景时,反光镜处于落下状态;按下快门,反光镜升起,让通过镜头的光线直接到达感光元件;曝光结束后反光镜恢复到落下状态。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采用固定式半透明反光镜的单反相机。
得益于反光镜结构,单反相机的取景、成像共享同一光路,是胶片时代最接近所见即所得目标的相机结构。
目前,数码单反相机的生产厂商主要有佳能、尼康、理光(宾得)、徕卡、飞思和哈苏。单反相机只是一种相机结构,画质好不好要看感光元件、镜头、图像处理器和图像处理技术。


▲尼康D3数码单反
在今天,数码单反相机全部配备实时取景功能。在使用实时取景功能时,反光镜会保持升起状态,这时候单反相机就会变成一台有冗余零部件的无反相机。什么是无反相机?请看下面的介绍。无反
无反,英文Mirrorless Camera(缩写为MLC)。这里的“反”依然指反光镜。
无反的关键特征是:①可换镜头(1个) ②无反光镜 ③采用电子取景(液晶屏或电子取景器)。实际上,无反就是可以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Interchanged Lens Digital Camera,缩写为ILDC)。早些年,无反还被称作EVIL(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d Lens,电子取景可换镜头相机),不过现在已经没人用这个缩写了。
因为没有反光镜,所以无反相机可以做到比同规格单反相机更小巧、更轻薄。特别注意的是:反光镜和机械快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大部分无反相机依然有机械快门,所以会有快门寿命,也会在拍摄时产生快门声音。无反相机也只是一种相机结构,部分无反相机的画质、性能可以媲美中高端单反相机。
目前,无反相机的生产厂商主要有佳能、尼康、索尼、富士、奥林巴斯、松下、三星、理光(宾得)、徕卡、飞思(阿尔帕)、哈苏、适马、柯达、小蚁。

▲索尼A6500无反相机
广义上的微单相机等同于无反相机,狭义上的微单相机仅指索尼E卡口无反相机(NEX和α系列)。索尼申请了“微单”商标,处于异议复审状态,未获得注册商标(®)。
在索尼可换镜头相机中,还有一种“非单反”相机:单电。它和单反、无反有什么区别呢?请继续阅读下面的介绍。单电
广义上的“单电”等同于“无反”,可以理解为“单镜头电子取景(相机)”。具体到“索尼单电”则代表了一种介于单反和无反之间的相机形式:半透镜单电相机。
因为单电相机并不主流,所以不多加复述。


▲索尼A99II单电相机
旁轴旁轴相机全称“旁轴取景相机”,指光学取景器(取景)和镜头(成像)不在同一个光轴的相机——盖上镜头盖,仍然能从光学取景器里看到取景画面的便是旁轴相机。
简单的旁轴取景器只能呈现一个大致的拍摄范围,特别是在近距离拍摄时,旁轴取景器很难提供准确的取景范围(所以大多数旁轴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都比同规格的单反镜头远)。如果一款旁轴相机能根据对焦距离调整取景范围的显示,则称它拥有视差补偿功能(但仍不能解决严谨取景的问题)。
旁轴相机的优点是机身小巧(相对于同规格单反),拍摄时的噪音、震动低。缺点则是不能预览景深,无法使用微距镜头和远摄镜头,不便于使用偏光偏振镜(CPL)、渐变镜等滤镜。
和单反相机相似,旁轴相机的定义主要强调取景器特征,并不强调是否可以更换镜头。徕卡M系列是可换镜头旁轴相机,富士X100系列则属于固定镜头旁轴相机。配套镜头方面,因为没有反光镜,所以旁轴相机用的广角、超广角镜头可以更短小(采用相对简单的对称结构)。但最新一代产品为了提升成像质量,也不得不增大镜头体积(采用比较复杂的反望远结构)。


▲胶片时代的旁轴镜头大多小巧精致
(图为福伦达VM 35/1.4)
不少旁轴相机都配备有联动测距取景器(RangeFinder),能够实现黄斑(辅助手动)对焦。联动测距取景器源自武器瞄准器,和手动单反上的裂像取景有异曲同工之处。
旁轴相机有支持自动对焦的产品,但带联动测距取景器的旁轴相机都只能手动对焦的。
今天在产在售的旁轴相机并不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徕卡M系列(配备有联动测距取景器)。其他无反相机、固定镜头定焦相机(比如索尼RX1系列、理光GR系列、适马DP系列)可以选配旁轴取景器。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外置的旁轴取景器(光学)和相机没有数据交互,无法显示对焦位置、合焦提示或其他拍摄信息。


▲由青岛乐拓光电推出的XPRO外置取景器
可能有些朋友听说过“双反”相机。双反是拥有双镜头和反光镜结构的相机,取景、成像分别使用一个镜头——所以,双反相机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旁轴相机的一种。
摄影新鲜人

xiang8108 发表于 2020-4-3 06:22:15

做了张表格,应该够清楚了,欢迎指正

不会是真的吧 发表于 2020-4-3 06:42:27

这个答案是我在知乎获得最高赞的回答,好久好久了,现在换了新的相机,还是回来更新下吧,虽然知乎已经不是我刚来的时候的样子。
在几年前,自己琢磨了几天之后,我入手了第一支单反相机,是宾得的k30,入门机,配了50的定焦头,觉得很好用,色彩也不错,但是对焦不是特别好,小孩一动容易跑焦。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多摁几次快门,总能出片的。
捣鼓了几年后。今年入了索尼坑,去了A7M2,全画幅,对焦提升明显,像素高了明显细节更好,底大夜景也能出片了。
从残副到全画幅,从单反到微单。
给我的感觉就是,有钱就买贵的。真的,提升是全方位的。当然,如果我一开始就买全画幅微单的话。可能感觉不到差别,因为没有对比。
微单和单反,在我眼里,微单是会取代单反的,不是体积问题,用了索尼,我并不觉得他比我原来的宾得更便携,我觉得更沉了。
主要是原理,微单可以得到更快的连拍,当然。全画幅对比起来,体积也是小很多。
我不知道取代微单的会是什么,也许是只需要发朋友圈的手机吧,因为现在的手机拍照对于发朋友圈是足够了。我的索尼出片和宾得出片,发朋友圈,我是没觉得有什么差别。
————————————————————————
这几天自己琢磨写的,应该能明白他们的区别了,刚刚才发现没有图,我把原帖地址放上来,是我写在果壳里的我理解的单反,单电和微单间的区别(非科普贴)
本人新手,未接触过单反,单电和微单,但是准备入手一只单反,结果发现现在科技已经日新月异,在原来的单反界已经有了很多的衍伸产品,单电和微单。
本文只是在我查阅的资料和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做的一个总结,也算是记录,省的以后再查起来麻烦,不敢称为科普贴,毕竟本人连单反,单电和微单都未曾摸过。
单反,就是单镜头反光的意思。取景原理如下:
对焦光线经过反光板反射,经五棱镜,然后通过目镜。拍摄状态反光镜收起,光线直接进入传感器,形成图像。




单电:这里指的单电特指索尼的半透镜相机。相比单反,差别在于使用的是半透的反光板和电子取景器。
取景原理如下:
光线透过半透镜,绝大部分照射到传感器上,极少部分反射到对焦模块,没有五棱镜,使用的是电子取景器,和机身背后的液晶屏显示的内容是100%一样的。
通过下图在不同时期索尼的单反和单电的示意图就能很清楚的明白单反和单电的区别。现在索尼已经淘汰单反,主攻单电和微单





微单,由于微单在中国是索尼的注册品牌,所以其他厂商都不叫自己的可换镜头卡片机叫微单,也有叫单电的。我在这里讲的微单是指的没有反光板,可以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机身一般做的和卡片机类似,基本上也不放置目镜,因为机身背后的巨大液晶屏足够了。
取景原理如下:没有的反光镜,所以机身可以做的较单反和单电薄很多。




说了以上那些相信大家已经对这单反,单电,微单的区别了解了。至于出片质量的好坏,我相信这也是大家关心的,这个因为我也没用过这三种相机,说了也很不具有代表性。仅从个人理解层次简单说下。
个人觉得出片的质量主要和技术,传感元件的好坏,光线有关。
技术不谈,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就谈谈传感器和光线吧,为何大家都觉得单反拍出来的照片就是好,那是因为他的传感器大,像素高,然后镜头也大,通光量肯定也大,那么成型肯定好。
就这几点来说,我认为单反,电单,微单在镜头一样,传感器一样的情况下,出来的质量应该是一样的,不能说哪种一定比哪种更好。因为最终都是光打在传感器上出片的。
之前的卡片机因为镜头不可换,受到通光量的和传感器的限制,所以出片自然没有单反来的好,可是现在的微单已经改变了这个局面,所以我认为微单和单反在出片质量上不会有打的差异,当然因为微单还主打便携性,所以在传感器上可以还是有些差距,但是你要是和入门级的单反比,不会差,因为入门级的传感器肯定也不会很好的。
PS:在说下我昨晚困扰的问题,单反机身背后的显示屏能否实时取景的问题。
因为有反光镜的存在,理论上单反是无法在LCD(机身背后的显示屏)上实时取景的,一般拍摄时都是黑屏,只能从目镜里取景,然后通过LCD查看拍摄结果。今早查阅了一些资料,其实现在单反也是可以通过LCD实时取景的。
以下是 佳能官方 的说法,他们的实时取景办法就是有一个开关,如果开启了实时取景,反光板会开启,光线直接进入传感器,这时就相当于一个微单,目镜无法看到景物。
另外奥林帕斯的单反是采用两块传感器,以实现LCD实时取景,他的反光板不用升起,只是在反光板上方再放置一块传感器,这里收到的光线传给LCD实现实时取景。
目镜取景

LCD实时取景




而索尼单电LCD总是实时取景的,只要你开机,因为总有光线进入传感器。



再说下其他的吧
快门:
单电和微单拍摄的时候,快门一直是开着的,在摁下快门按钮时,快门会关闭,然后再打开,再关闭,这样实现拍摄。
单发在取景时,快门一直是关闭的,在摁下快门按钮时,反光板升起,快门打开,快门关闭,这样实现拍摄。
续航:
同体积的电池,单反肯定比单电来的持久,因为单反的取景是不耗电的,而单电的取景器是一直在耗电。至于微单,因为你天生就瘦,所以电池容量上肯定比单反和单电来的差。时间上自然落后。
最后总结下吧,这三者之间其实差别不大,排除个人技术差异的话,都能拍出很赞的照片,所以不要说微单的出片效果比单反差了,这本就是个伪命题,高端的微单媲美中高端单反那是很正常的,只是由于便携上的要求,微单可能做了一些妥协罢了。
说下光学取景和电子取景的区别吧:
单反用的是光学取景器,这就是为何用单反的人会把脸贴在机器上,眯缝个小眼的原因,因为他们不具备LCD实时取景,或者不想用这个功能。电子取景器,这就是单电或者微单上用的,你可以盯着大屏幕看就好。
从网上的描述来看,两者的大体差别大概是光学取景更适合拍摄运动的物体,电子取景器也有他的好处, 取景时就可以知道出片是什么样子的。
最后放上网上对光学取景器和电子取景器的优缺点对比
光学取景器:
优点:
眼眶可以靠在取景器上,取景时动作幅度小,有利于持稳相机。
光学取景器取景器不用电,相机省电。
直接通过光学取景,不会有电子取景器的反应时间。
在不通电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光学取景器进行构图。
缺点:
取景范围与镜头的实际拍摄范围由视差,即所见并不一定就是所得。
拍摄远距离景物时,误差较小可以忽略不计,但近距离拍摄,取景视差就大了,而且拍摄距离越近,视差就越大。
在光线不足的地方不能良好的观察被射物体及环境。
无法看到图像最终效果。
电子取景器:
优点:
电子取景器就是把一块微型LCD放在取景器内部,由于有机身和眼罩的遮挡,外界光线照不到这块微型LCD上,也就不会对其显示造成不利影响。
电子取景器主要功能是为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拍摄时用来观看所拍摄的景物,即取景。
它通过一组取景目镜来观察LCD,有一定的放大倍数。
电子取景器可以显示相关的参数。
可以直观的看到调节参数后的效果。
使用相当起来非常方便。
阳光刺眼的情况下辅助使用的
缺点:
所显示的质量和真正的单反相机的取景器会有些差别。
图像色彩会因为分辨率较低而不会像拍摄的图像本身那样鲜艳细腻,显得较粗糙和有颗粒感。
耗电量比较大,会大幅的减少相机的续航能力。
终于,全文结束,希望对大家有些许的帮助。对于新手来说,对文中有些不当的言论也请大家提出,让我也好提高对他们的认识。

不会是真的吧 发表于 2020-4-3 07:01:44

首先逐个解释一下你所提到的那几个缩写是什么意思吧。
卡片 - 顾名思义,体积和卡片差不多大小(的便携式相机)。
这个概念里面单纯指出了体积大小,其实如果按他的字面意义理解的话,现在所谓的“微单”也可算作卡片机的一种。另外,一些不能更换镜头的相机,如外形很像单反的,平时我们称作的“长焦相机”的相机,按照这个概念来理解,并不属于卡片机。
在英语缩写里面,应该是DC(Digital Camera - 数码相机)一词和其比较接近。平时我们说的DC也是指卡片机。

单反 - 单镜头反光镜(相机)的缩写。
光从字面意义理解,单反其实指的就是单镜头(可更换)的、具有反光镜的相机,其中应该不涉及是否是数码相机。因为我没经历过胶片时代,所以不清楚当时使用胶片的、单镜头的、具备反光镜的相机是否也称为单反。
在英语缩写里面单反对应的就是SLR(Single Lens Reflex)一词。如果称作数码单反的话,应该就是DSLR(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另外补充一点,和单反对应的,有双反(Twin Lens Reflex)这么一个概念。有兴趣可以去wikipedia看一看。

微单和单电这两个概念我觉得还是放在一起说比较好,因为实在太多误解了。
先说单电 - 单镜头电子取景器相机。
这个概念也很容易理解,单镜头(可更换)的、使用电子取景器的相机。他和单反最大的区别就是:单电使用的是电子取景,单反使用的是光学取景。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及一下Sony的产品。举个例子,Sony的A77相机,它的反光镜和其他的单反不一样。Sony使用的是半透明的反光板,并且使用的是EVF液晶取景器。所以你可以称它为单反相机,因为他有反光镜;也可以称它为单电相机,因为它有电子取景器。
当然,现在称为“单电”的相机一般都是如卡片机一样的无反光镜相机了。但是我们还是要知道所谓的单电的正确定义是什么。
再谈微单 - 其实是单电的一个延伸,它是Sony对其旗下“单电”类型的数码相机的一个称呼,可以理解为微型的、单电(相机)。简单来说,微单其实就是Sony的NEX系列数码相机的称呼。所以别人说的微单等于单电,其实是正确的,但是应该说明是特指Sony的单镜头、无反光镜、电子取景器产品。

有趣的是,英文里面其实并没有单电对应的缩写。
和单电相关的英文简称有如下几个:

[*]MSC - Mirrorless System Camera
[*]CSC - Compact System Camera
[*]DSLM - Digital Single Lens Mirrorless
[*]DILS - Digital Interchangeable-Lens System camera
[*]EVIL - Electronic Viewfinder with Interchangeable Lens
现在看来,和单电意思最接近的应该就是EVIL - Electronic Viewfinder with Interchangeable Lens - 可换镜头电子取景器(相机)了。

看完所有的缩写,大概对他们的优劣点也比较清楚了。
卡片机由于注重的是体积,也就是便携性,面向的是消费市场,所以它的成本肯定要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所以它的感光元件一般都是比较小的。光学性能由于镜头不能更换,所以也是有限的。
单反的优劣性则和卡片机相反。单反用户一般是对摄影有一定要求的人,他们为了更好的光学性能,可以忍受单反庞大的体积以及沉重的重量。甚至很多人都认为他们的机器重量越重越好,很多人也愿意将整个登山包装满摄影器械就为了爬上山拍一个日出。所以,便携性在他们眼中不是一个重要考虑点。
而单电,我指的是一般意义上无反光镜结构的单电则结合了单反以及卡片机的一些好处,可以说是一个折中的选择。它很轻盈,也能通过更换镜头达到较好的光学成像,而且某些性能参数上甚至因为取消了反光镜而比普通单反更加强。但是毕竟它算是个比较新的东西,电子取景由于现有技术的原因还无法比得上光学取景。但是我个人认为,单电是相机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就如数码大潮对胶片的冲击一样。

fanxongfei 发表于 2020-4-3 07:01:44

光学取景:(小孔成像原理)

    早期,单反尚未成为主流的时候,还有双反、旁轴等多种相机种类。
双反   相机正面配备了两个镜头,其中一个镜头用于取景,另一个镜头用于成像;
旁轴 也是如此,不过旁轴相机并不存在反光板结构。这也是为什么当把单反的镜头盖盖上时,取景器中什么也看不到的原因,在旁轴仍为主流的时代,即便主镜头被挡住,也不影响取景器的观察,因为光路不同。
单反
单 :通过单个镜头完成取景和成像过程
反:存在反光板及光学取景器的数码相机

    后期单反成为主流的根本原因在于,单反相机基本做到了所见即所得,通常人眼在光学取景器中观察到的景物,即是最终成像的景物,因为取景和成像完全通过一个镜头完成。
    而双反和旁轴等相机,由于取景、成像光路有差异,最终的成像往往与人们在取景框中看到的有出入,逐渐被时代所淘汰。

    目前双反相机已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旁轴联动测距相机则依然有一些贵族品牌在生产,如德国的徕卡,这类相机除了在后期改革中可一定程度消除视差,还拥有单反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例如对焦精度更高,无反光板和五棱镜结构,机身更小巧,且拍摄时没有反光板抬起放下的动作,不会产生反光板升抬噪音,也减少了相机抖动等。
--------------------------------------------------------------------------------------------------------------------------------------------
过渡:

      2006年,著名相机品牌奥林巴斯发布了一款型号E-330的单反相机,这是一款具备划时代意义的相机。除了内部反光板与传统上翻结构不同,而采用侧翻的形式,另一方面这款单反开始支持电子取景。不过在此需要说明的是,E-330并非首款支持电子取景的相机,而电子取景的出现也比E-330早了十多年,但电子取景出现在单反上还是首次。
--------------------------------------------------------------------------------------------------------------------------------------------
电子取景:
      2008年,奥林巴斯和松下联合发布了一种名为Micro 4/3结构(简称M43)的相机标准。松下在当年年底推出首款M43标准的相机G1,这台相机的特色在于大胆地去除了反光板和五棱镜结构,但相机镜头仍然是可以更换的。这款相机由于去除反光镜,已经不具备单反的特点,因此无法再称作单反相机。

单电:
      2010年,索尼对原有单反相机的结构进行了改造,首先在保留反光板的前提下去除了上方的五棱镜,并且反光板改用半透明半反射的材料,这样当被摄物体光线入射后,一部分光线可被反射到对焦系统,另一部分则直接透射到感光元件上,进而实现电子取景。另外这块半透反光板是固定结构,按下快门时,成像过程中无需再抬起反光板,因为反光板本身就透光。——索尼将这种结构的相机称作单电。

微单:(微型单电)
      同年,索尼也和其他厂商一样推出了去除反光板与五棱镜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索尼将之命名为微型单电,简称微单。其他厂商认为微单这个称呼相当靠谱,于是也纷纷将自家这种不含反光板、五棱镜,但支持镜头更换和电子取景的相机称作微单。

      后来,民间和媒体对微单和单电这两个词汇进行了混用,现在微单和单电都可以用来称呼这种可换镜头但没有反光结构的数码相机。另外索尼的单电结构相机也仍在市场上流通。
--------------------------------------------------------------------------------------------------------------------------------------------
优劣对比:
通常,微单与单反间存在感光元件尺寸的差异,微单受限于体积无法使用过大的感光元件


当代几乎所有主流的消费级便携式数码相机以及手机摄像头都采用了电子取景的形式。从理论上来说,电子取景才真正达到了完全的所见即所得,而光学取景仍然存在视差,并且无法观察白平衡、亮度等实时情况


      通常,对相机有所了解的人都认为单反和微单差异的根本就在如上所述的取景方式上,这话说得没错,但实际上单反和微单仍有各种主要结构方面的差异。但构成这些差异的本质就在相机的体积上。 相机的本质工作是拍照,拍照所要达到的目标自然是越来越好的图像质量。但要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往往是以牺牲相机的体积和便携性为代价的。
   微单的出现正是试图将便携性和成像质量二者达到平衡状态的中庸之道。

   微单的这种变革带来了取景方式的差异化。那么电子取景是否相较光学取景多有弱势呢?至少就现在的形势来看,并不尽然。实际上我们在讨论电子取景和光学取景的优劣问题时,并不是针对微单和单反两种相机的不同进行的探讨,也可视作对单反与消费级便携式数码相机差异的探讨,并且从这一点也可基本了解相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讨论电子取景和光学取景的优劣既是讨论单反和便携式 从中可以窥出未来相机的发展趋势):

电子取景劣势:
·   电子取景发展早期的弱势比较明确,由于电子取景需要相机内部的感光元件与图像处理器实时工作,并且在屏幕上较为迅速地显示给用户看,这对感光元件和图像处理器来说本身就是个不小的任务,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早期的电子取景数码相机及手机在取景时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问题,“实时”过程甚至严重到可能发生几秒的延迟,取景屏幕上的图像卡顿无比。(由于科技问题啦)
   不过自微单崛起后,这一问题已经几乎不存在,但内部电子器件的取景过程仍为不停工作状态,所以在耗电方面是比较厉害的,至少单反光学取景是完全的物理结构,理论上不存在耗电的情况。而且屏幕显示质量的好坏实际上也会影响拍摄者对图像取景的判断,在外界过亮的环境下,LCD屏幕的不可读性也是电子取景的弱点,微单中出现的EVF取景器,在原本单反光学取景器的位置换上EVF取景器,用眼睛靠近才能观察电子取景内容,则有效地避免了这一问题。

电子取景优势:
    便携
    许多微单的机背LCD屏幕是多向旋转设计,便于拍摄角度的变换

    重点优势还在于进行照片拍摄时没有反光板升抬的机械动作,既不会产生噪音,也不会产生因反光板升抬导致的机器震动。

    另一方面,电子取景在直观性上更到位,除了能够相当实时地观察取景效果,了解色彩、亮度、白平衡情况,还能在屏幕上显示直方图、辅助线等方便用户构图与测光的参考内容,有预见地拍到用户预想中的画面,这些是单反的光学取景无法达成的。
    实时电子取景的潜在优势远不止这些,在电子取景过程中完成对焦和测光才是电子取景存在的根本之道。

   曝光不足,暗部细节有缺失。曝光过度,亮部细节有缺失正确的曝光。应该能够兼顾亮部和暗部细节。

   曝光量是由许多不同参数组合而成的,比如外界光线的强弱、快门的速度、光圈的大小、焦段的长短、感光元件本身感光的能力等。确定这些参数应当如何设置,测定光量的多少,这个过程就是测光。
    对于不是特别崇尚摄影、构图、效果的普通用户来说,如何将画面真实地纪录下来是我们拍照的首要任务。要做到这一点,测光和对焦是照相过程中我们最需要关心的问题。
   对于消费级便携式数码相机来说,测光过程可由相机傻瓜式的完成,无需用户干预,所有曝光参数的设置也无需用户关心。但许多情况下,这种智能的拍摄方式除了让手动拍摄的乐趣大减,而且对某些场景也将无能为力,比如逆光拍摄,可能让前景中的人物一片死黑。
    这里,我们无意讲解太多的摄影知识,要完成令人满意的摄影作品,获得合适的曝光量是第一步,否则无从谈起照片的艺术性。当用户尝试自行对光圈、快门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时,相机内部的测光系统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了,即便曝光参数的设置由相机自动完成,测光的准确性也尤为关键。
单反的测光系统

      TTL内测光系统,即是在五棱镜后方位置安上一个专用的测光感应器。五棱镜的作用是将被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经过多次反射后送达光学取景器。在这里,五棱镜还起到了分光的作用,一部分光送至光学取景器,另一部分则送达测光感应器。测光感应器的原理可类比为现在手机正面普遍都有的光线感应器,通过光线感应器对环境光亮度的测量,手机屏幕的亮度也能智能化地调节。

      弊端。首先测光系统独立于成像、对焦甚至取景系统之外,令单反整体的内部构造更为复杂。其次测光感应器和光学取景器之间离得很近,光学取景器实际上是个透光的小框,这些漏光可能影响测光感应器的工作。当然,现在的单反大多同时具备光学取景和电子取景的能力,为令感光系统工作更准确,当相机电子取景照相时,可由用户手动关闭光学取景器,避免漏光的问题。
另外,许多单反的测光感应器只能感知亮度,无法识别色彩,所得结果很容易造成最终成像某些色彩的高光溢出。最后测光感应器和主感光元件毕竟还是不同的个体,所测光量和最终主感光元件受光量总会有所出入,导致可能存在的曝光误差。
微单的测光系统

       其实对微单和普通便携式数码相机来说,测光的过程并没有单独成为一套系统,内部也没有如单反那样复杂的测光感应器装置。测光过程完全由相机的主感光元件和图像处理器完成。
       这一点与微单内部没有反光板结构以及微单自身的取景方式有很大关联。没有反光板结构的情况下,光线直接照射到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将光信号转换为图像信号实时输出到屏幕及图像处理器中,由图像处理器对这些图像信号进行分析,并且最终得到正确的曝光设置。
       通常情况下,我们要获得整个画面较为平均的测光结果,也就是最终所得照片每个位置都有较好的光亮及细节表现,那么就要求测光系统对画面分块测光。单反的TTL测光可以实现这种对整个画面分区域的测光形式,但即便是高端单反,测光感应器所能分的区域也不过区区几十个;而微单相机由于采用主感光元件测光,理论上这种全数字化的测光方式可将测光区域细分到上千个,并且也是可以最终实现的,例如索尼的NEX-5N微单,就能实现1200区测光

       不过采用感光元件测光,主要缺陷与其电子取景缺陷相同。因为整个测光过程是感光元件和图像处理器反复不停转换数据、采样、分析数据、输出的实时过程,所以耗电情况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图像处理器的性能不佳,也足以影响测光的实时性,造成对拍摄过程的影响,这一点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对焦
      对焦的过程就是通过移动相机内部的镜片,来改变焦点的位置,有选择性地获得画面中清晰的图像。对焦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手动对焦是部分摄影老饕及爱好者的最爱,能够更为自主地控制焦点位置,实现创作。更多情况下,用户都选择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
       自动对焦的概念可以从iPhone手机的照相中获得,在iPhone的拍照应用中,界面上有一个框框,用户可通过点触屏幕不同位置的方式来改变这个框的位置。此框即是用户希望选择的焦点,通常在用户选择该点后,系统就会尝试自动将该点位置的事物表现得最清晰。这里通过点触确定焦点的过程即是自动对焦。

单反的相位差对焦

       相位差对焦是通过测距的方式完成画面的对焦。而完成测距过程的组件叫做AF传感器。在单反相机反光板之后,还有一个副反光板(或称子镜),这块副反光板会把入射的部分光线送达AF传感器,通过测距确定焦点,再由系统控制镜头的移动完成自动对焦。

       这种名为相位差对焦的对焦方式发展得相对成熟,后期为了获得对焦精度方面的提升,许多高端的单反上都支持更多的对焦点,且每个对焦点都为十字设计。
微单的反差式对焦
      反差式对焦并非微单独有,大部分便携式数码相机以及手机,包括iPhone在内都采用这种自动对焦方式。如同微单的测光系统一样,微单的对焦系统也并不是单独的系统。反差式对焦仍然通过相机的主感光元件以及图像处理器联合进行。
      由于微单和便携式数码相机没有反光板结构,感光元件直接收到外界的光信号,感光元件将这些光信号源源不断地转为电子图像信号,并传输给图像处理器。在自动对焦和镜头移动过程中,图像传感器将用户所选焦点处的像素进行采样分析,将此位置亮度最高像素与亮度最低像素的亮度值进行比较,当两者的差值最大时,即认为对焦成功。

两种对焦优劣对比
       这两种自动对焦方式在对焦的表现上并没有孰优孰劣的彻底区隔。相位差对焦虽然速度不错,但由于测距本身的限制,仅有限定的几个对焦点可供选择,另外由于单反中副反光板仅分给AF传感器不到3成光量,尤其于暗光环境下的对焦效率很低。
      反差式对焦由于是对平面像素的数字化分析,精度有保障,且整个画面和屏幕上,用户可任选焦点,就像iPhone的对焦框那样,不必局限在相机提供的几个候选自动对焦点上,也是对拍照灵活性的提升,但反差式对焦同样存在耗电大的问题,并且对焦速度目前相较相位差对焦更慢一些,这对捕捉事物瞬间状态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另外感光元件在输出画面尤其是高感情况下存在较多杂讯,这会给反差式对焦带来很大的影响。

感光元件的尺寸及性能是影响相机成像质量极为关键的因素,也是单反与便携式数码相机成像质量差距的根本。

超长焦镜头是单反相机的绝杀,霸气很侧漏。

尼康J1是一款彻底抛弃机械快门设计的微单设备,其快门速度最快可达1/16000s,当代如5D Mark III这样价格高昂的高端准专业单反机械快门最快也不过1/8000s,虽然电荷残留等问题仍成为制约电子快门前行的技术障碍,但机械快门存在速度极限,而电子快门从技术手段上仍有改进的余地,足见微单乃至便携式数码相机的诸多技术正在对单反构成威胁。

特别说明:微单这一称呼目前仅有索尼、奥林巴斯和松下在使用,其他品牌如三星、富士、宾得等并没有采纳微单这一称谓,各品牌对此的称呼不同,但我们可统一将之称作可换镜头电子取景数码相机,本文为方便起见,统称微单,市面上所谓的无反相机则是单电、微单和全部可换镜头电子取景数码相机的通称。

根据 {《大众软件》2013年4月上半月刊 作者:欧阳洋葱} 摘抄

初级充电之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卡片、单反、微单、单电都有什么区别?各自的优劣势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