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客摄影课堂】不培养艺术鉴赏能力--谈不上真正入门
本帖最后由 罗胖 于 2019-9-11 03:21 编辑不培养艺术欣赏能力--谈不上真正入门!您可以拍不好,因为有各种的现实条件制约,比如您练习是需要拿出相机,需要一系列的连贯性训练。但是今天谈的艺术的欣赏能力并不需要您时刻拿着相机准备着要拍,很多摄影培训,涉及作品的解读部分,还是停留在作品技巧上的解读,然而艺术作品之所以推动着文化的发展,是因为艺术的技巧吗? 大众摄影的时代,确实是可以人人摄影,只是区别在于有意识的创作与无意识的“快门消耗”。也看到相机在解决“拍照”技术上的巨大进步,由此,您可以并不需要担心拍摄一张清晰照片的难度。艺术欣赏能力却不同,这个是有门槛也是需要导师引领,启发个人对于艺术的领悟能力。如果一台相机有价,还可以用金钱去直白的衡量一下,那么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却是实实在在的是您的东西,化作您的气质与智慧。
都说摄影入门--到底入的是什么门?这个门就是摄影艺术的大门,而第一道门就是“培养自己的欣赏能力”。不论是摄影还是艺术本身都是一门学科,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延伸出浩瀚的著作,即使我一路跟随着拍客网组织的各类培训及公开课,还包括墨教授指教,以我目前的水准,还不能完整写出来。但不是说这个学科如此复杂浩瀚我们就不去了解、不去领略其中的魅力,因为一旦您受过良师的启发,必然会发现一个全新理解摄影、理解艺术、甚至是理解世界的一个视觉,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
相信理论化得东西您会觉得太枯燥,还不如去买教材看。那么我想从最近的几个文章来说说摄影的事。故事性--这也许是亲子摄影表现力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道理,摄影其实是在讲故事,所以在看照片时着重了解作者展示的内容和自己对于该作品的思考,哪怕看糖水片,也可以思考一下拍摄者当时的兴奋和冲动。我们正处于读图的时代,图片每天产生约30亿张,在当代,视觉艺术已成为设计、广告等行业的成败主导因素,广泛的应用视觉艺术深刻地改变了许多文化活动的形态。在视觉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对视觉感官的依赖性不断增加,视觉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习者认知及思维的发展,读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摄影已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并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方面理解,摄影的入门,或者说面对图片时代,我们要入的门首先就是“理解力与观察力之门“。 观察力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环节。人的观察力虽然受先天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但主要是在后天学习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摄影是瞬间的艺术。人物、动物的神情,动态瞬间变动,平日认真观察,才能捕捉住瞬间的感动,把瞬间定格成永恒。日久天长学生就会练就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不断的强化,三天不敢说,半年必定超过大部分没有接触和学习训练的普通人。由此,我想起世界著名的《纽约摄影学院》教材中点眼之笔---摄影师的眼力!
写点我的看法。想推荐的书太多,而且大师们的合辑很贵,前面也介绍过一文章π客随笔,他教美国人如何看摄影作品 《看照片——100幅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藏品赏析》,多读读各国人文地理和美术艺术方面的著作,对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和理解被摄对象很有帮助。简单地说,就是多看。观察大师们的影像,阅读他们的文章。了解拍摄者拍摄时的心境和想法。论述艺术形式,我想先从图画这种表现记录事物最早的形式来进行一个有意义的讨论。意在抛砖引玉,大家一起讨论
诞生于1967年的油画作品《毛主席去安源》,青年毛泽东占据了画面中心位置,身后是翻滚的乌云,沉降的地平线使群山显得低矮。人物刻画造型:他身着长衫,手拿油纸伞。背景的大地为烘托,表现了主人翁的天下气质。所谓天下气质就是胸怀天下,忧乐天下,以天下为己任。
“ 请记住,画家是把东西画进画面,而摄影者则是从画面去掉一些东西。”——维利·奎克
画家与摄影师相反,是从一张白布上添加他所看到、理解、想象和思考的内容,无用的信息他可以选择不画出来。而摄影师通过观察已有事物,挖掘真实世界中的思绪和美感,画面的内容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他需要做减法,将干扰因素去除。这个记录的过程就是在传达摄影师本身的想法。当然随着后期技术的进步,数字影像能够让摄影师更为随心所欲地创造出作品来表达思想。但这时摄影与数字艺术之间的界限就开始模糊了,个中区别在那里,在此不表,拍客学员相信都能回忆起导师讲解时提及的区别所在。
摄影艺术欣赏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基本造型因素、技术技巧、艺术表现手法、主题思想”任何摄影作品都可以从上面四个角度去剖析,但美不是语言或文字能够完整描述的,有时候可能您什么都不懂,但这幅照片感动了你,触动了你的内心,它就是美的。对你来说,这就是张好照片。上面提到的四个要素,其中的核心是主题思想,其它三个要素具体上服务于作者要反映的内心思维活动以及个人批判、反思等各种的人对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思考,一幅摄影作品哪怕剩下三项都很差,只要这个立意突出,主题反应到位,也可以是一幅成功的作品。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的欣赏作品上就会作出相应的区别,例如纪实新闻类摄影与风光类摄影作品,前者的主题思想和故事性远高于后者,而后者的光影美感与技术技巧又远高于前者。这也是风景摄影难以达到更高艺术境界的原因,因为自然风光的”美“已经是天然存在,艺术家对它的加工能力有限,而人文、纪实,却可以通过艺术家不同的手法与角度去批判、去解读一个”社会现象“。
最后提一下许多商业摄影精于技巧,采用复杂的布光效果,找完美身材的模特,不完美也要修完美。营造出抓人眼球的视觉效果,例如下图
从技术上说,上图比我们国家推广希望工程宣传时使用的《渴望读书的大眼晴》这幅作品活色生香100倍,尽管以上商业作品可带给我们视角的冲击,集中在肉体上的视角效果。而下图这张《大眼晴》,会让我们跟着作者去思考,会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墨农博士发表于本站的人文摄影作品《纳西族贵族老人》,从色彩、光影构成了画面语言,配合文字说明完成了画面故事的描述和传达。。。。。夕阳西下,米糕老头站在不到二平方的地方不曾挪动,用坚持守护着他的领地。偶尔有散客路过,他如木偶般僵硬的抬起已经不能挺起的腰杆和苍老的脸,嘴角嗫嚅着,没有声音。或者已经没有了力气,又或许他说什么也不重要。我知道他期许着别人能注意到他的米糕。当有旅游团喧嚣着而来,他行动迟缓的拿起一个料包,装模作样要给米糕洒上一点什么,我知道,2个小时,这样的动作重复着,其实什么也没洒到米糕里。2个小时一个装扮很土豪的5岁孩子买走了一份米糕,3块钱!
最后一道的斜阳狠狠的打在米糕老头佝偻的躯体,泛着一层光晕,时空凝固,镌刻下一个如泛着锈迹的青铜器。即使陈旧,依然包容着不能轻视的信仰。
下图 南.戈尔丁 自拍像 《我和十字架一起在床上》摄于1988年,按照大多标准来看,这是张失败的作品,合焦点都没在人身上。但结合背景我们才知道作者有意为之。此图为作者在戒毒所中的自拍像,用镜头虚化自己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目前朦胧模糊的精神状态,而背后的十字架与枕头上的戒毒所标致,表现出寻求自我救赎的两条道路:十字架代表精神支柱,戒毒所是现实行动。撑着枕头的手将我们的视线引导向她想告诉我们的救赎之道。
后记:本文章其实是属于探讨艺术教育,美学教育的范畴,只是恰好我们是摄影的平台,故而用摄影的角度来解释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如何去理解。这也是现在非专业学科学习的学员在摄影培训上很少接触到的基本功,1826作为一个以回归摄影艺术为宗旨的平台,自然将还原摄影的艺术性结合大众文化生活的需求方面作出努力。
楼主说:“摄影艺术欣赏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基本造型因素、技术技巧、艺术表现手法、主题思想”任何摄影作品都可以从上面四个角度去剖析,但美不是语言或文字能够完整描述的,有时候可能您什么都不懂,但这幅照片感动了你,触动了你的内心,它就是美的。”我以为楼主的这段话值得商榷。或者说在学术上是不够严谨的,不知道楼主是抄了哪家大师的名言名句。
我摘抄一段墨老师《摄影美学七讲》讲义中的课堂笔记以供大家评鉴“摄影艺术是分为两个层次的方法论辩证统一关系,第一个层次是摄影,是技术方法论,第二个层次是艺术,是美学方法论。构图、曝光、影调、景深、镜头特性、色彩控制等技术的应用方法特征形成艺术主观形式感的美学内涵表述,美学中的情绪性、思想性、批判性、能动性是考验作品艺术性的充分条件。而主观美学的表述方法最终会约束作者在技术方法的选择和偏爱,并由此形成艺术家的本质性特征即艺术风格。”
从墨老师这个讲义中对于摄影艺术的论述中可以看出,1、不是所有的摄影作品都可以被称为摄影艺术2、不是所有自以为美的摄影作品就是摄影艺术。3、摄影艺术是要从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去认知的,两个层面都包含有不同的内容,并且是辩证统一的。 羊城攻摄 发表于 2019-6-9 01:25
楼主说:“摄影艺术欣赏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基本造型因素、技术技巧、艺术表现手法、主题思想”任何摄影作 ...
所以学习之路还远着呢?多向您学习 受益非浅,刷新我摄影观念 鉴赏意味着不仅仅是欣赏,欣赏则只要能够发现美就够了,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很笼统的说,我就觉得这幅画很美,这首歌好听,这首诗韵味无穷……鉴赏则需要说出为什么美,美在哪里,这就需要丰富的相关背景知识,在感性的基础上作理性分析,通俗来讲就是“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页:
[1]